购房楼层很重要
2014-2-26
高层楼房选购层数有讲究
近几年,住小高层似乎成了一时髦和潮流。建设质量上为钢筋混凝现浇,地基深而结实,墙体厚实,不渗水,抗震性能好,不会下沉变形,而且折旧年限长。可双路供水供电,提供更好的保障及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等优势。
随着小高层的普及,近些年挑选楼层的争论又多了起来,说到选小高层楼层,有些人肯定会说,这还用争论?!既然是小高层,当然是越高越好了,其实不然,同一套户型,所在的楼层不一样,居住感觉也会大不相同,每层楼都有自己的小气候。楼层不同,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也不同。
目前,低楼层往往一般不被购房者尤其是年轻购房者所看中。由于一楼到三楼,人们通常生活在树冠下,离地面很近,常常能倾听到树枝敲打窗户。要说心理上舒适,这里是最好的,同外部世界保持现实联系,不用朝下瞧人。
四楼、五楼的有害物质就少得多,因为它们开始下沉或水平方向消散。
八至十一层是环境学上所谓的扬灰层,空气中的尘埃、有害物质在这个高度有个停留的过程,其实由于“峡谷效应”的影响(“峡谷效应”指的是周边有公交干道或工厂、以及高楼密集的住宅),在街道风的作用下,含有灰尘的气流不是平稳移动,而是在高楼之间的某个区间上下“徘徊”。
近地面的污染物随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。这个“高度”,大概在30米左右,也就是八至十一层之间。
在国内,越高的楼层往往卖得越贵,但是,专家建议,购买楼房时,六七层的位置最佳,首先,从空气质量角度来说,高度在30米以上的,空气质量反而更差。而且,高层空气相对稀薄,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容易产生不适症状,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、心脏病、心绞痛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,选择高层楼房时更要谨慎。此外,钢筋混凝土结构会迫使来自电器设备的电波沿着楼房循环,相当一部分是往上走,直至顶层,所以,高层居民更容易出现头疼症状,其次,从心理学角度讲,身居高层的人容易产生一种“根基不稳定”的感觉,经常会感到内心压抑。在高楼林立的小区中行走,人也会产生压抑感。此外,久居高楼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也非常不利,可能会导致他们不爱活动、性格封闭等。